公众号

    扫码关注猎星笔记

    猎星笔记公众号
    注册登陆

句句都是精华,一个职业投资者的感悟

2020年07月18日

本文来源:水晶苍蝇拍

本文细细品来句句都是精华,说出来价值投资的本质。希望我的读者细心的看下去,这是一份升华大家投资理念的文章!

01 职业投资需要做些什么

虽然接触股票这玩意时间也不算很短了,但是真要把这个当做家庭唯一收入来源和一项事业,还真是经过了一番挣扎权衡的。  首先是思维和身体惯性,职业生涯怎么也10多年了,阶段性休息个几个月很爽,但是就此不去朝九晚五了,一时还真有不适应的感觉。

另外,证券市场的动荡尽人皆知,把家庭资产的增长放在这个地方总是心里不踏实,而且「炒股」这名号,好像也不如以前的头衔来的好听啊。这就是我休息前2年时候的典型心态。  这种感觉的慢慢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生活状态的适应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随着坚持不懈的学习和思考,我开始慢慢的从本质上理解什么是股票,什么是证券市场,什么又是投资等等一些从来不曾认识清楚的问题(虽然以前的一笔重大股票投资获得了很好的回报,但我心知肚明那绝对是侥幸,毫无长期复制的可能)。

这一学就一发不可收拾,越学习越有问题,越有问题越试图去找答案,学的越多越难以整合甚至有矛盾冲突之感,越是矛盾越是不断思考总结,就像陷入某网络游戏不断杀BOSS升级的过程乐此不疲难以自拔,直到某一天,突然就感觉「通畅」了,脑子里的一根筋散了。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逐渐体会到了「投资的美感」----投资不再是价格的波动,不再是与无数对手的搏杀,不再是孤注一掷或者彷徨不定,不再是欲望编织着焦虑的浮躁;投资是关于历史进程的,它是关于社会趋势的,它是关于商业本质的,它是关于哲学与价值观的,它是关于思维方式的,它是关于修养的,它是充满韵律而美好的...很自然的,在这一过程中我通过学习与不断的实践,逐渐摸索到一条比较适合自己性格、特长和财务特征的投资模式。

当这一刻到达的时候,我开始意识到:我的人生将要开启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一页了。我依然谨慎而如履薄冰甚至依然有很多疑问未得解答或验证,但自那时起,我已不再彷徨和犹豫,我知道了我人生新的目标和方向是什么,并且我知道自己乐在其中。

其实职业投资一点儿也不神秘,它与每天上班的本质没有什么区别:赚钱。但坦率讲投资的生活还是很让人满意的,比如不用再早上急匆匆的爬出被窝而可以睡到自然醒;不用再周转在老板-客户-员工的死循环中焦头烂额而可以清净的读书玩游戏逛街看电影;不用再做空中飞人频频的离别家人而可以默默相守;不用再在黄金周与各方神仙争抢客房和机票而是理论上具备了想走就走的能力;不用再忍受无聊的办公室政治和各种欲言又止的顾忌而尽管率性而为;不用再费尽心力的PK掉一个个竞争对手只为了继续向上爬却忘了生活原本的意义是什么...追寻财富自由的最终意义是什么?

其实就是人格的自由,身心的自由。虽然实业确实可以也曾经为我带来难忘的职业荣誉感和成就感,不过这种成就感其实在投资领域也同样存在甚至更加强烈---如果人生可以同时体会到这2方面的成就感,那也算是没白来这一遭了。所以,对我而言,投资可能是我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的最好工作----它完全依靠你自己的脑袋决胜负,它永远公正无私,它简单而又直接。

02 四年感悟

这4年的职业投资生涯只是我人生中短短的一段,却又是意义非凡的一段。也许他代表了我一种生活的结束和另一种生活的开始。

很显然,就接触股票而言,我的入市时间并不长,满打满算也就6年左右(包括2年时间内连什么叫PE都不知道,未受重创真是老天保佑)。但坦率讲,我认为时间其实既是个问题也不是个问题。说不是问题,是因为我感到价值投资其实是很多个关键成功点的集合,每个成功点都是被一层窗户纸隔开,而打开这些窗户纸需要的不是「时间」而是「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不是一个时间积累的问题(比如巴菲特最近指定的接班人托德·库姆斯才39岁,真让人感慨人和人差距咋就那么大呢),而是一种综合了很多东西的「悟性」。

说时间又是个问题,是因为投资毕竟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融合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事物,「经历」对于投资能力的提升有不可取代的重大意义,一个太年轻的人或者一个证券经历太短的人我认为也是很难真正成熟的。所以我的结论是: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的投资者可以随着时间而越来越强大,但时间对于持着错误思维方式的「炒股人」而言却没有任何意义。前者的1年可能等于后者的5年甚至10年,后者的10年未必等于前者的2到3年。

即使在这短短的几年投资时间里,我已经见证了股市中一个个人物的传奇和陨落。他们都曾经一战成名如日中天,后来却又一落千丈甚至声名狼藉。就像《明朝那些事儿》里说的「一个人在这页的时候还很牛逼,到下一页的时候已经怂了」,只不过证券市场的效率要比历史高得多,呵呵。这些人物我不知道对别人有没有价值,对我而言的价值却很大,我可以总结成2条:

1、一个人要变成焰火很容易,要变成太阳却很难。当一个人说自己是太阳的时候,我们最好想想他是不是焰火。

2、股神不是装的,孙子才是装的。

我非常遗憾的是,这个市场里依然每天充斥着对投资非常不利的观点和消息,而且他们历来是最受热捧的。

虽然我知道这非常符合人性和证券市场的规律,但还是觉得有点儿可悲。  好在我有限的投资生涯里,耗费在那上面的时间加在一起也不过短短的几个月,虽然从人性上而言我也踏入过同样的陷阱企图找寻鲜花和果实,但很快我的性格和思维方式就不允许我相信那些东西了----后来我才知道,巴菲特也曾强烈的痴迷技术分析和短线操作,但30岁以前完成了所有人性中不利方面的尝试并开始走上价值投资之路,最终成就了这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幸运的。  价值投资的原理是永久有效的而它的实践又永远不可能普及。市场中80%的人是不会理解价值投资的意义的,而理解其意义的人中又有80%的人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理解和掌握足够的「具体方法体系」。因此,这一矛盾给予最终有幸进入价值投资大门的少数人以长期和巨大的机会。从这个角度说,我又算是幸运的。

不是任何国家的任何时代的人都有机会获得投资上的重大机遇的,即便他本来比巴菲特更聪明。而中国正值国家发展的关键和黄金期,这一历史阶段的降临是巨大的娘胎彩票。中国正在崛起不是一个可能而是一个现实,中国的崛起就是千万个中国家庭中国人的崛起--今天,你我都有这个历史性的机会。

从这个角度说,我还是幸运的。  所以,幸运的我,必须认真把握好这个时代赋予的机会。所谓认真,就是把投资作为一项严肃的工作来对待,没有老板的压力但是你要自己学,没有客户的催促但是你要自己有紧迫感,没有专家团来给你评定级别但是你要自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投资如此自由,所以能走多远甚至愿不愿意往前走,都是自己说了算。我记得周星驰在《喜剧之王》中,如何落魄的时候,也不忘翻开《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那其中有对成功的强烈期望,但我想更多可能还是从心底里对这种事业的热爱甚至是沉醉。也因此,我开博就将题目写为「一个散户的自我修养」,正是此意。

为什么有的人在股市中总是在不停的成长而更多的人却永远原地打转?最大区别其实不在于智商或者专业知识的阶段性差异(那是容易追赶的),决定的因素其实是:到底有没有把投资当成个事儿?特别是当成个真正改变命运的契机来严肃的对待?如果选择「是」,那么毫无疑问其将会制定长期的「个人成长计划」,我称之为「有计划的量变」。

就是说立足目标很长远,并且始终如一的主动的、有计划的在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经验值」,并导致「不断的升级」----正如同我们在职场,想往上走必须提升自我素质,什么考证看书进修培训都会很自然而然且充满主观能动性,对不对?投资其实有何不同呢?我们在职场的时候,从来不会觉得自己能一步登天从实习生直接当老总的可能,对不对?投资呢,凭什么认为不用艰辛的学习和漫长的磨砺就可以如成功的前辈们那样收获丰硕的果实?  这种「有计划的量变」将最终导致人与人在思维方式,视野格局,判断力,行为方式等各方面逐渐分野并差距越来越大,就是我所谓的「学习的复利」----这可能导致同时出发的一群人,到后面原地踏步的已经开始听不懂走在前面的人在说什么了,绝非夸张。

这也就是一小部分人最终获得巨大收益而绝大多数人最终碌碌无为不断的浪费历史性巨大机遇的最关键奥秘所在。可惜,永远只有少部分人能理解这点,而这部分人中又永远只有更少的人愿意付诸行动----其实,这才是跻身「成功投资者俱乐部」最大的壁垒所在.....

我很早前就说过,学习与不学习的人,在每天看来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在每个月看来也是差异微乎其微的;在每年看来的差距虽然明显但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但在每5年来看的时候,那就是财富的巨大分野!等到了10年再看的时候,就是一种人生对另一种人生的不可企及的鸿沟了......抓住现在吧,从现在开始学习吧,对梦想开始付诸行动吧,这就是我送给所有好朋友们的最掏心窝子的话。

如果说这几年我最大的投资感悟是什么,那么可能是:不要让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也不要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非常多的人喜欢尽量多的为自己的投资增加变量因素,什么宏观,微观,技术,基本面,博弈...听说过的最好都用上,以为这才够「全面」。实际上掉进了自己设置的「变量迷宫」而不自知。又或者把一些简单的东西非要神秘化复杂化甚至玄学化,以让人听了五迷三道高深莫测为荣。

另有很多人把投资当做一种纯艺术行为而严重忽略了投资首先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或者无限拔高某一方面的重要性而忽略其它,比如「伟大企业死了也不卖」,又比如F10一下或者最多去读几篇券商报告就算是对公司的分析了,又或者死守着「跌破净资产才能买」的固执,再比如「找过去2年业绩增长最快的」等等。  以上这些,怕是再花10年20年在股市,也难修成啥好果子的。

投资成功的大原则其实很简单:遵循常识,利用复利,安全边际,护城河,保持理性,能力圈...总之50个字以内肯定是够用了。但成功投资的具体构成却又很复杂。

一个合格或者成熟的投资者不应该是只局限在某一方面的能力上,而是要在风险机会的识别、商业的理解力、财务数据意义的分析、情绪的自我控制、基本而多角度的估值衡量、对大局的前瞻性、对历史规律性事物的认知、高度逻辑化的思维方式,甚至是从一些细小的东西来见真实的等等一系列能力的综合上,因此确实是非常困难。

这不像技术分析,初看如天书,其实越接触越明白关键问题正在收缩到几个点上,而价值投资初看都是平实的大白话,但越钻涉及的知识点越多,越往上走要求的能力面也越宽阔。我认为如果仅仅是以赚钱为驱动而没有真正的兴趣的话,还真是很难坚持下去。  前面说了很多「要去做」的意义,那么「怎么做」呢?或者说,投资道路的成长上有没有什么捷径呢?有的,那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投资其实没有任何区别。  当大量的经典著作和投资大家们深邃的思想印入脑海的时候,就是思维境界不断攀升的过程。大量的阅读是最好的「九阴真经」,它也许不能让你一步登天,但至少可以让你少走十几年的弯路。比如,即便是在投资的风格倾向上有巨大的差异,但是几乎所有的投资大师们都告诫:不要频繁的短线操作,不要自以为可以预测市场,不要让自己的理智失控......要利用复利,要尊重常识,要远离风险......

我们可以借此多想想,为什么?你还非要去挑战这些吗?  对于市场和生意的「感觉」怎么来的?为什么同样的一个企业,放在一个人手上如庖丁解牛丝丝入扣直指核心,而放在另一个人手上却如狮子咬龟无从下口一筹莫展?虽然这里不排除个人天分方面的差别,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在于有没有充分的「开卷」以及随后坚持不懈的「实践」。  先站在巨人肩膀上然后再熟能生巧,有时候差别就是这么来的----正是因为这答案太朴实简单,完全无法满足众多「一朝暴富」的心里期待,因此注定永远是边缘,也就注定了永远能获得市场的回报----天下有些事情就是这么具有讽刺意味。

而在大量的阅读之后,则开始学会辩证的思考和学会做「减法」是很重要的----与此相反,我看到的绝大多数人却都在试图构建一个越来越复杂的投资体系并以为这才是「专业」,我个人实在不敢苟同。在大量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如何将自己的投资模式更加单纯化,所谓熟能生巧,越是简单且经过时间反复验证的东西才越具有可重复性。

但历史和证券市场的规律告诉我们,市场的长期平均收益率不过是6-8%左右。一个阶段的超高收益率之后必然导致强烈的均值回归。无论是企业业绩还是证券市场回报率而言,均值回归都是不可逃逸的铁律!  因此,对于所有已经完成良好布局的长期投资人而言,如何在收获了丰厚的牛市奖励后确保成功而退,躲避开命中注定必将遭遇的下一轮大熊市的主跌浪,将是财富最终分野的决定性因素。

总之,随着资产的增大,抓住牛市机会的相对重要性要明显的小于规避熊市以及其它重大投资风险的重要性。  初始阶段的财富增值的要点是找到足够长且湿滑的雪道(长期有效且可复制的正确方法)并坚持不懈的去推动小雪球以较快进入一个规模基数(小本金的持续滚动和较快速成长),而到了中级阶段则雪球已经进入稳定的雪道(较成熟且固定的投资模式)并有很强的自行滚动惯性(复利威力显现,大本金下每3-5年1倍的增值所得的绝对收益可能将超过以往小本金下10年10倍才能获得的收益),这个时候最重要的不是让这个越来越大的雪球更快,而是避免在半途撞上突出的山体而四分五裂(避免意外风险为第一要务,错过不是问题,问题是过错)。

最后,我相信一定会有人问我怎样才能以职业投资为生。

我觉得答案很简单:

第一,你一定要真心的,从心底的对投资有兴趣,而不仅仅是为了赚钱,特别不是为了「更短时间能赚更多的钱」。

第二,你一定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思考,一定要认识清楚自己是谁?自己真的适合投资的理由是什么?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又是什么?说真的,我觉得并不是什么人都适合投资的,哪怕他的实业做的很好或者智商情商都很高。我有时候甚至觉得,投资,可能就是上天对于某一拥有特定性格、价值观、思维方式的人群的奖励。

第三,一定的资产基数是必要的。它可以使你不必担负太大的日常物质压力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一般而言,我倾向于如果你「可完全用以投资的资金」的10%的收益(较低风险系数下的中性年回报预期),能够至少提供你2年以上的家庭正常生活开支(所有开支全包括,养房养车养孩子过日子,比较固定的旅游等等,但不包括意外和大病支出等),那么可能就达到了一个基本的条件了,且这个年份越长越理想。但是不是低于这个基数就一定不行?我想不是的,但那可能需要面临更大的压力(特别是市场低迷时期)和更多的付出和努力而已。

至于具体的一些技巧,比如如何在稳定的长期投资周期内取得阶段性的现金流,这些反而是细枝末节,也很简单。如果朋友们感兴趣我未来会做一些总结供参考。  4年多的职业投资经历中,有将近2年的印记留在了这个博客上。

原本,这只是一个职业散户的自我修养之路,而随着参与的朋友越来越多,它可能也在慢慢的记录下和汇集着很多人投资历程上的某一个小片段。我希望多年后,曾经有缘在这里相聚过的朋友,都能够从这条我们共同的投资成长之路上找到某种有价值的东西,并最终收获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若有收获,就赏个赞吧

1人赞

猎星投研

307 帖子8 粉丝15 关注
关注
2020年07月18日89次阅读1人收藏
收藏

句句都是精华,一个职业投资者的感悟

2020年07月18日

本文来源:水晶苍蝇拍

本文细细品来句句都是精华,说出来价值投资的本质。希望我的读者细心的看下去,这是一份升华大家投资理念的文章!

01 职业投资需要做些什么

虽然接触股票这玩意时间也不算很短了,但是真要把这个当做家庭唯一收入来源和一项事业,还真是经过了一番挣扎权衡的。  首先是思维和身体惯性,职业生涯怎么也10多年了,阶段性休息个几个月很爽,但是就此不去朝九晚五了,一时还真有不适应的感觉。

另外,证券市场的动荡尽人皆知,把家庭资产的增长放在这个地方总是心里不踏实,而且「炒股」这名号,好像也不如以前的头衔来的好听啊。这就是我休息前2年时候的典型心态。  这种感觉的慢慢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生活状态的适应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随着坚持不懈的学习和思考,我开始慢慢的从本质上理解什么是股票,什么是证券市场,什么又是投资等等一些从来不曾认识清楚的问题(虽然以前的一笔重大股票投资获得了很好的回报,但我心知肚明那绝对是侥幸,毫无长期复制的可能)。

这一学就一发不可收拾,越学习越有问题,越有问题越试图去找答案,学的越多越难以整合甚至有矛盾冲突之感,越是矛盾越是不断思考总结,就像陷入某网络游戏不断杀BOSS升级的过程乐此不疲难以自拔,直到某一天,突然就感觉「通畅」了,脑子里的一根筋散了。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逐渐体会到了「投资的美感」----投资不再是价格的波动,不再是与无数对手的搏杀,不再是孤注一掷或者彷徨不定,不再是欲望编织着焦虑的浮躁;投资是关于历史进程的,它是关于社会趋势的,它是关于商业本质的,它是关于哲学与价值观的,它是关于思维方式的,它是关于修养的,它是充满韵律而美好的...很自然的,在这一过程中我通过学习与不断的实践,逐渐摸索到一条比较适合自己性格、特长和财务特征的投资模式。

当这一刻到达的时候,我开始意识到:我的人生将要开启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一页了。我依然谨慎而如履薄冰甚至依然有很多疑问未得解答或验证,但自那时起,我已不再彷徨和犹豫,我知道了我人生新的目标和方向是什么,并且我知道自己乐在其中。

其实职业投资一点儿也不神秘,它与每天上班的本质没有什么区别:赚钱。但坦率讲投资的生活还是很让人满意的,比如不用再早上急匆匆的爬出被窝而可以睡到自然醒;不用再周转在老板-客户-员工的死循环中焦头烂额而可以清净的读书玩游戏逛街看电影;不用再做空中飞人频频的离别家人而可以默默相守;不用再在黄金周与各方神仙争抢客房和机票而是理论上具备了想走就走的能力;不用再忍受无聊的办公室政治和各种欲言又止的顾忌而尽管率性而为;不用再费尽心力的PK掉一个个竞争对手只为了继续向上爬却忘了生活原本的意义是什么...追寻财富自由的最终意义是什么?

其实就是人格的自由,身心的自由。虽然实业确实可以也曾经为我带来难忘的职业荣誉感和成就感,不过这种成就感其实在投资领域也同样存在甚至更加强烈---如果人生可以同时体会到这2方面的成就感,那也算是没白来这一遭了。所以,对我而言,投资可能是我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的最好工作----它完全依靠你自己的脑袋决胜负,它永远公正无私,它简单而又直接。

02 四年感悟

这4年的职业投资生涯只是我人生中短短的一段,却又是意义非凡的一段。也许他代表了我一种生活的结束和另一种生活的开始。

很显然,就接触股票而言,我的入市时间并不长,满打满算也就6年左右(包括2年时间内连什么叫PE都不知道,未受重创真是老天保佑)。但坦率讲,我认为时间其实既是个问题也不是个问题。说不是问题,是因为我感到价值投资其实是很多个关键成功点的集合,每个成功点都是被一层窗户纸隔开,而打开这些窗户纸需要的不是「时间」而是「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不是一个时间积累的问题(比如巴菲特最近指定的接班人托德·库姆斯才39岁,真让人感慨人和人差距咋就那么大呢),而是一种综合了很多东西的「悟性」。

说时间又是个问题,是因为投资毕竟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融合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事物,「经历」对于投资能力的提升有不可取代的重大意义,一个太年轻的人或者一个证券经历太短的人我认为也是很难真正成熟的。所以我的结论是: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的投资者可以随着时间而越来越强大,但时间对于持着错误思维方式的「炒股人」而言却没有任何意义。前者的1年可能等于后者的5年甚至10年,后者的10年未必等于前者的2到3年。

即使在这短短的几年投资时间里,我已经见证了股市中一个个人物的传奇和陨落。他们都曾经一战成名如日中天,后来却又一落千丈甚至声名狼藉。就像《明朝那些事儿》里说的「一个人在这页的时候还很牛逼,到下一页的时候已经怂了」,只不过证券市场的效率要比历史高得多,呵呵。这些人物我不知道对别人有没有价值,对我而言的价值却很大,我可以总结成2条:

1、一个人要变成焰火很容易,要变成太阳却很难。当一个人说自己是太阳的时候,我们最好想想他是不是焰火。

2、股神不是装的,孙子才是装的。

我非常遗憾的是,这个市场里依然每天充斥着对投资非常不利的观点和消息,而且他们历来是最受热捧的。

虽然我知道这非常符合人性和证券市场的规律,但还是觉得有点儿可悲。  好在我有限的投资生涯里,耗费在那上面的时间加在一起也不过短短的几个月,虽然从人性上而言我也踏入过同样的陷阱企图找寻鲜花和果实,但很快我的性格和思维方式就不允许我相信那些东西了----后来我才知道,巴菲特也曾强烈的痴迷技术分析和短线操作,但30岁以前完成了所有人性中不利方面的尝试并开始走上价值投资之路,最终成就了这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幸运的。  价值投资的原理是永久有效的而它的实践又永远不可能普及。市场中80%的人是不会理解价值投资的意义的,而理解其意义的人中又有80%的人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理解和掌握足够的「具体方法体系」。因此,这一矛盾给予最终有幸进入价值投资大门的少数人以长期和巨大的机会。从这个角度说,我又算是幸运的。

不是任何国家的任何时代的人都有机会获得投资上的重大机遇的,即便他本来比巴菲特更聪明。而中国正值国家发展的关键和黄金期,这一历史阶段的降临是巨大的娘胎彩票。中国正在崛起不是一个可能而是一个现实,中国的崛起就是千万个中国家庭中国人的崛起--今天,你我都有这个历史性的机会。

从这个角度说,我还是幸运的。  所以,幸运的我,必须认真把握好这个时代赋予的机会。所谓认真,就是把投资作为一项严肃的工作来对待,没有老板的压力但是你要自己学,没有客户的催促但是你要自己有紧迫感,没有专家团来给你评定级别但是你要自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投资如此自由,所以能走多远甚至愿不愿意往前走,都是自己说了算。我记得周星驰在《喜剧之王》中,如何落魄的时候,也不忘翻开《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那其中有对成功的强烈期望,但我想更多可能还是从心底里对这种事业的热爱甚至是沉醉。也因此,我开博就将题目写为「一个散户的自我修养」,正是此意。

为什么有的人在股市中总是在不停的成长而更多的人却永远原地打转?最大区别其实不在于智商或者专业知识的阶段性差异(那是容易追赶的),决定的因素其实是:到底有没有把投资当成个事儿?特别是当成个真正改变命运的契机来严肃的对待?如果选择「是」,那么毫无疑问其将会制定长期的「个人成长计划」,我称之为「有计划的量变」。

就是说立足目标很长远,并且始终如一的主动的、有计划的在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经验值」,并导致「不断的升级」----正如同我们在职场,想往上走必须提升自我素质,什么考证看书进修培训都会很自然而然且充满主观能动性,对不对?投资其实有何不同呢?我们在职场的时候,从来不会觉得自己能一步登天从实习生直接当老总的可能,对不对?投资呢,凭什么认为不用艰辛的学习和漫长的磨砺就可以如成功的前辈们那样收获丰硕的果实?  这种「有计划的量变」将最终导致人与人在思维方式,视野格局,判断力,行为方式等各方面逐渐分野并差距越来越大,就是我所谓的「学习的复利」----这可能导致同时出发的一群人,到后面原地踏步的已经开始听不懂走在前面的人在说什么了,绝非夸张。

这也就是一小部分人最终获得巨大收益而绝大多数人最终碌碌无为不断的浪费历史性巨大机遇的最关键奥秘所在。可惜,永远只有少部分人能理解这点,而这部分人中又永远只有更少的人愿意付诸行动----其实,这才是跻身「成功投资者俱乐部」最大的壁垒所在.....

我很早前就说过,学习与不学习的人,在每天看来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在每个月看来也是差异微乎其微的;在每年看来的差距虽然明显但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但在每5年来看的时候,那就是财富的巨大分野!等到了10年再看的时候,就是一种人生对另一种人生的不可企及的鸿沟了......抓住现在吧,从现在开始学习吧,对梦想开始付诸行动吧,这就是我送给所有好朋友们的最掏心窝子的话。

如果说这几年我最大的投资感悟是什么,那么可能是:不要让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也不要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非常多的人喜欢尽量多的为自己的投资增加变量因素,什么宏观,微观,技术,基本面,博弈...听说过的最好都用上,以为这才够「全面」。实际上掉进了自己设置的「变量迷宫」而不自知。又或者把一些简单的东西非要神秘化复杂化甚至玄学化,以让人听了五迷三道高深莫测为荣。

另有很多人把投资当做一种纯艺术行为而严重忽略了投资首先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或者无限拔高某一方面的重要性而忽略其它,比如「伟大企业死了也不卖」,又比如F10一下或者最多去读几篇券商报告就算是对公司的分析了,又或者死守着「跌破净资产才能买」的固执,再比如「找过去2年业绩增长最快的」等等。  以上这些,怕是再花10年20年在股市,也难修成啥好果子的。

投资成功的大原则其实很简单:遵循常识,利用复利,安全边际,护城河,保持理性,能力圈...总之50个字以内肯定是够用了。但成功投资的具体构成却又很复杂。

一个合格或者成熟的投资者不应该是只局限在某一方面的能力上,而是要在风险机会的识别、商业的理解力、财务数据意义的分析、情绪的自我控制、基本而多角度的估值衡量、对大局的前瞻性、对历史规律性事物的认知、高度逻辑化的思维方式,甚至是从一些细小的东西来见真实的等等一系列能力的综合上,因此确实是非常困难。

这不像技术分析,初看如天书,其实越接触越明白关键问题正在收缩到几个点上,而价值投资初看都是平实的大白话,但越钻涉及的知识点越多,越往上走要求的能力面也越宽阔。我认为如果仅仅是以赚钱为驱动而没有真正的兴趣的话,还真是很难坚持下去。  前面说了很多「要去做」的意义,那么「怎么做」呢?或者说,投资道路的成长上有没有什么捷径呢?有的,那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投资其实没有任何区别。  当大量的经典著作和投资大家们深邃的思想印入脑海的时候,就是思维境界不断攀升的过程。大量的阅读是最好的「九阴真经」,它也许不能让你一步登天,但至少可以让你少走十几年的弯路。比如,即便是在投资的风格倾向上有巨大的差异,但是几乎所有的投资大师们都告诫:不要频繁的短线操作,不要自以为可以预测市场,不要让自己的理智失控......要利用复利,要尊重常识,要远离风险......

我们可以借此多想想,为什么?你还非要去挑战这些吗?  对于市场和生意的「感觉」怎么来的?为什么同样的一个企业,放在一个人手上如庖丁解牛丝丝入扣直指核心,而放在另一个人手上却如狮子咬龟无从下口一筹莫展?虽然这里不排除个人天分方面的差别,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在于有没有充分的「开卷」以及随后坚持不懈的「实践」。  先站在巨人肩膀上然后再熟能生巧,有时候差别就是这么来的----正是因为这答案太朴实简单,完全无法满足众多「一朝暴富」的心里期待,因此注定永远是边缘,也就注定了永远能获得市场的回报----天下有些事情就是这么具有讽刺意味。

而在大量的阅读之后,则开始学会辩证的思考和学会做「减法」是很重要的----与此相反,我看到的绝大多数人却都在试图构建一个越来越复杂的投资体系并以为这才是「专业」,我个人实在不敢苟同。在大量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如何将自己的投资模式更加单纯化,所谓熟能生巧,越是简单且经过时间反复验证的东西才越具有可重复性。

但历史和证券市场的规律告诉我们,市场的长期平均收益率不过是6-8%左右。一个阶段的超高收益率之后必然导致强烈的均值回归。无论是企业业绩还是证券市场回报率而言,均值回归都是不可逃逸的铁律!  因此,对于所有已经完成良好布局的长期投资人而言,如何在收获了丰厚的牛市奖励后确保成功而退,躲避开命中注定必将遭遇的下一轮大熊市的主跌浪,将是财富最终分野的决定性因素。

总之,随着资产的增大,抓住牛市机会的相对重要性要明显的小于规避熊市以及其它重大投资风险的重要性。  初始阶段的财富增值的要点是找到足够长且湿滑的雪道(长期有效且可复制的正确方法)并坚持不懈的去推动小雪球以较快进入一个规模基数(小本金的持续滚动和较快速成长),而到了中级阶段则雪球已经进入稳定的雪道(较成熟且固定的投资模式)并有很强的自行滚动惯性(复利威力显现,大本金下每3-5年1倍的增值所得的绝对收益可能将超过以往小本金下10年10倍才能获得的收益),这个时候最重要的不是让这个越来越大的雪球更快,而是避免在半途撞上突出的山体而四分五裂(避免意外风险为第一要务,错过不是问题,问题是过错)。

最后,我相信一定会有人问我怎样才能以职业投资为生。

我觉得答案很简单:

第一,你一定要真心的,从心底的对投资有兴趣,而不仅仅是为了赚钱,特别不是为了「更短时间能赚更多的钱」。

第二,你一定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思考,一定要认识清楚自己是谁?自己真的适合投资的理由是什么?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又是什么?说真的,我觉得并不是什么人都适合投资的,哪怕他的实业做的很好或者智商情商都很高。我有时候甚至觉得,投资,可能就是上天对于某一拥有特定性格、价值观、思维方式的人群的奖励。

第三,一定的资产基数是必要的。它可以使你不必担负太大的日常物质压力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一般而言,我倾向于如果你「可完全用以投资的资金」的10%的收益(较低风险系数下的中性年回报预期),能够至少提供你2年以上的家庭正常生活开支(所有开支全包括,养房养车养孩子过日子,比较固定的旅游等等,但不包括意外和大病支出等),那么可能就达到了一个基本的条件了,且这个年份越长越理想。但是不是低于这个基数就一定不行?我想不是的,但那可能需要面临更大的压力(特别是市场低迷时期)和更多的付出和努力而已。

至于具体的一些技巧,比如如何在稳定的长期投资周期内取得阶段性的现金流,这些反而是细枝末节,也很简单。如果朋友们感兴趣我未来会做一些总结供参考。  4年多的职业投资经历中,有将近2年的印记留在了这个博客上。

原本,这只是一个职业散户的自我修养之路,而随着参与的朋友越来越多,它可能也在慢慢的记录下和汇集着很多人投资历程上的某一个小片段。我希望多年后,曾经有缘在这里相聚过的朋友,都能够从这条我们共同的投资成长之路上找到某种有价值的东西,并最终收获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若有收获,就赏个赞吧

1人赞

相关评论1条评论

蒋腾飞同学

写的真好~,文字中能体会到作者内心的宁静!“为什么有的人在股市中总是在不停的成长而更多的人却永远原地打转?最大区别其实不在于智商或者专业知识的阶段性差异(那是容易追赶的),决定的因素其实是:到底有没有把投资当成个事儿?特别是当成个真正改变命运的契机来严肃的对待?”这个问题我也是最近才意识到。

11
猎星投研
专业收获认同。
307
帖子
15
关注
8
粉丝
关注
私信
扫码关注猎星笔记
  • 宏观分析
  • 洞察行业
  • 复盘笔记
  • 干货分享
关注猎星笔记(ID:liexing_com),和10000+美港股职业投资者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