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扫码关注猎星笔记

    猎星笔记公众号
    注册登陆

营收净利双涨,“医+药”闭环牢固,京东又养大了一只独角兽

2020年09月30日

营收净利双涨,“医+药”闭环牢固,京东又养大了一只独角兽

©️资本侦探原创

作者 | 鸿键

仅仅过去半个月,又一只“京东系”的独角兽浮出水面。

9月27日晚间,港交所披露了京东健康提交的招股书,这是继京东数科后,京东今年第二个拆分上市的业务。

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京东健康的营收分别为56亿元、82亿元、108亿元(若无说明,单位均为人民币),2020年上半年,京东健康的营收达到了88亿元,同比增长76%。在盈利层面,京东健康经调整后的净利润率在2018年、2019年达到了3.0%、3.2%,2020年上半年上涨至4.2%。

京东健康登陆资本市场的消息并不令人意外。在今年8月的B轮融资中,京东健康的估值已经达到300亿美元,而在去年,京东健康CEO辛利军就曾透露,“京东健康什么时候上市还没有时间表,但肯定会(上市)的”。

由于“京东系”背景,外界对京东健康早有期待,到了互联网医疗愈发火热的当下,期待再次升温。伴随着招股书的披露,这只胡润榜单中的“全球最年轻独角兽”终于走出水面。

这只独角兽究竟表现如何,其与京东又产生哪些协同,从招股书中可以找到答案。

“医+药”闭环撑起独角兽

从招股书的情况看,京东健康确实是市场预期的“黑马”。

营收层面,京东健康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且增速在今年上半年大幅上涨至76%。在收入结构上,京东健康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商品收入(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和服务收入(主要是平台佣金和广告服务费),其中商品收入是京东健康的核心收入来源,其占总营收的比例稳定在88%左右。

营收净利双涨,“医+药”闭环牢固,京东又养大了一只独角兽

在业务层面,京东健康的主营业务为零售药房及在线医疗健康服务。

零售药房以三种模式进行运营:自营、在线平台及全渠道布局。自营模式主要指京东大药房,在线平台模式则是第三方商家入驻,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健康的电商平台拥有超过9000家第三方商户,SKU超过1000万。

所谓全渠道主要是指京东健康凭借京东集团的物流优势提供的即时性配送服务,意在解决用户的紧急性用药需求。根据时效性的不同,京东健康提供了7*24的当日达、次日达、30分钟达等服务,截至2020年6月,上述服务已覆盖全国200个城市。

在线医疗健康服务则包含了在线问诊、处方续签、慢性病管理、家庭医生和消费医疗等服务,京东健康组建了一支由自有医生和外部医疗专家组成的医疗团队,目前平台上共有6.5万多名医生。此外,京东健康还与胡大一、韩德民等国内顶级专家共建了心脏中心、耳鼻喉中心等16个专科中心。

营收净利双涨,“医+药”闭环牢固,京东又养大了一只独角兽

图源:京东健康APP界面

今年上半年,京东健康日均在线问诊量约9万次,是2019年同期的近6倍。不过,只看收入比例的话,零售业务才是京东健康的“现金牛”,互联网医疗服务直接带来的收入并不多,但京东健康仍将两者放在同样的业务高度,其意图是:利用两大业务的协同效应,构建“医、药联动”的闭环体系。

简言之,零售业务向互联网医疗服务提供优质流量,后者则为前者创造需求,即零售业务为互联网医疗服务导流,将购买医药产品的用户转化为医疗健康服务用户,同时医疗健康服务也将反哺医药零售,为后者提供新的流量。

从结果来看,“医+药”的闭环逻辑为京东健康带来了可观的用户基础,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已有超过1.5亿名用户曾在京东健康平台购买医药、健康产品或医疗健康服务。

营收净利双涨,“医+药”闭环牢固,京东又养大了一只独角兽

和京东的风格一脉相承,由于自营模式在京东健康业务中占了较大比重,京东健康需要付出较高的营业成本,其毛利率在2017年至2019年分别为24.9%、24.2%和25.9%。

费用方面,履约费用是京东健康最大的一项经营开支,但该项费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7年至2019年,京东健康的履约费用率分别为11.5%、11.4%和10.8%,今年上半年又进一步下降至10.4%。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健康的研发费用率从2017年的2.2%上涨至2019年的3.1%,上升趋势明显,这与京东健康对于技术的持续投入有关。招股书显示,京东健康除了利用集团在AI和大数据领域的经验,还在智能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和大数据健康领域开发了相关的技术。

营收净利双涨,“医+药”闭环牢固,京东又养大了一只独角兽

盈利层面,在剔除公允价值变动和非经常损益等项目后,京东健康在报告期各期均实现了盈利,其净利润率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别达到了3.8%、3.0%、3.2%,2020年上半年达到4.2%,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凭借“医+药”的闭环,京东健康已成为医疗健康领域的头部选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按2019年的收入计算,京东健康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医疗健康平台及最大的在线零售药房。从营收利润双增长的态势来看,京东健康还将继续保持优势。

在股权结构上,京东集团间接持有京东健康81.04%的股份(JD Jiankang由JD.com全资拥有),双方联系相当紧密。这其实也是京东健康高速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医”还是“药”,一切都与京东集团的零售基因和技术实力息息相关。

营收净利双涨,“医+药”闭环牢固,京东又养大了一只独角兽

京东健康的先手和后手

关于京东健康,坊间流传着这样一段对话:在京东健康成立之初,刘强东曾问辛利军“到底是要搞一个健康产品的零售,还是要深耕去干互联网医疗”,辛利军的回答是:“我们要完整地干这件事。”

这个回答很好解释了京东健康此后的发展历程,在原有的医药电商基础上,京东健康这些年逐步把业务延伸至“医”的领域,同时拓展各类健康管理服务。

梳理京东健康发展的重要节点,可以更为清晰的看出脉络:

  • 2014年2月,京东健康的医疗健康业务开始作为京东集团独立的业务类目进行运营。
  • 2017年,京东健康和泰州市、宿迁市签署“健康泰州”、“健康宿迁”战略合作协议。同年年底,京东健康推出在线问诊服务,从医药电商开始跨入互联网医疗阶段,“医、药联动”闭环体系初具雏形。
  • 2018年,银川京东互联网医院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京东健康可向用户开具处方。
  • 2019年,医保支付可在京东健康平台线上完成。同年,“京东健康心脏中心”上线,该中心是全国“首个围绕心脏疾病健康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国家级专科医疗中心。
  • 2020年,京东健康推出“京东家医”,为用户提供各种家庭健康组合服务。

营收净利双涨,“医+药”闭环牢固,京东又养大了一只独角兽

图源:京东健康APP界面

总的来说,京东健康的发展历程是个典型的三级跳模式:从医药电商,到互联网医疗,再到健康管理平台。该模式让京东健康不受限于“药房”的角色,也不只是提供少数几次的问诊服务,而是真正承载起用户全生命周期全场景的健康管理,这意味着更高的用户黏性,以及更大的想象空间。

相比同行,京东健康的发展历程有鲜明的“京东系”色彩。尽管互联网医疗是近年的热门赛道,且诸多巨头均已入局,但从探索路径来看,巨头更多的是从自身优势出发。

以阿里巴巴和华为为例,阿里巴巴将旗下电商平台的优势平移到医药零售领域,业务体现了“平台思维”的特点;华为以通信技术和硬件优势为切入口,其在B端侧重推动5G、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和落地,面向C端则推出各种智能穿戴装备。

对于京东健康而言,基于京东集团在自营电商和物流的优势发展医药零售,再基于京东集团在技术(京东云、AI能力等)上的发力,延展上下游布局,是其发展的主逻辑。

根据招股书,京东健康可以利用京东集团的11个药品仓库和230个其他仓库,其全渠道布局同样得益于集团的物流布局。此后,京东集团在技术(京东云、AI能力等)上的发力再次为京东健康提供助力。

具体来说,AI能力让智能辅助问诊、智能辅助处方审核等应用落地,在云技术的加持下,京东健康还为线下医院提供了综合解决方案,并以此整合医疗资源和获取用户,成功完成上述“三级跳”的跨越。

从大的环境来看,京东健康踩中了行业发展的红利。

目前,互联网医疗仍处在前期发展阶段,而今年以来,互联网医疗因为疫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政策层面,3月份,国家医保局和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的《意见》将互联网医疗正式纳入医保;资本层面,医疗赛道投融资事件频出,二级市场相关企业股价大涨,IPO也获得热捧;在C端,疫情更是加速了互联网医疗的普及。

辛利军曾在年初的一场讲座中表示,“如果没有这次疫情,消费者行为的转变可能还需要再等五年。”

营收净利双涨,“医+药”闭环牢固,京东又养大了一只独角兽

图源:京东健康APP界面

和各种利好相对应的是,国内的医疗健康行业仍处在初级阶段,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9年,中国仅有2.4%的药品通过院外在线零售药房分销,在线问诊仅占总咨询量的6%。

也就是说,京东健康处在一个顺风的环境中,前方是尚待拓展的大量空间,而凭借集团的零售和技术优势,京东健康已经占得先机。

“这个领域做好了,能再造一个京东”,刘强东曾对京东健康如此期望。如今,京东健康已经作为“黑马”跃出,在行业新的阶段,分拆后的京东健康将以更灵活的姿态探索前路,新“京东”的轮廓也正变得更加清晰。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若有收获,就赏个赞吧

0人赞

深响

1315 帖子7 粉丝0 关注
关注
2020年09月30日100次阅读
收藏

营收净利双涨,“医+药”闭环牢固,京东又养大了一只独角兽

关注
2020年09月30日

营收净利双涨,“医+药”闭环牢固,京东又养大了一只独角兽

©️资本侦探原创

作者 | 鸿键

仅仅过去半个月,又一只“京东系”的独角兽浮出水面。

9月27日晚间,港交所披露了京东健康提交的招股书,这是继京东数科后,京东今年第二个拆分上市的业务。

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京东健康的营收分别为56亿元、82亿元、108亿元(若无说明,单位均为人民币),2020年上半年,京东健康的营收达到了88亿元,同比增长76%。在盈利层面,京东健康经调整后的净利润率在2018年、2019年达到了3.0%、3.2%,2020年上半年上涨至4.2%。

京东健康登陆资本市场的消息并不令人意外。在今年8月的B轮融资中,京东健康的估值已经达到300亿美元,而在去年,京东健康CEO辛利军就曾透露,“京东健康什么时候上市还没有时间表,但肯定会(上市)的”。

由于“京东系”背景,外界对京东健康早有期待,到了互联网医疗愈发火热的当下,期待再次升温。伴随着招股书的披露,这只胡润榜单中的“全球最年轻独角兽”终于走出水面。

这只独角兽究竟表现如何,其与京东又产生哪些协同,从招股书中可以找到答案。

“医+药”闭环撑起独角兽

从招股书的情况看,京东健康确实是市场预期的“黑马”。

营收层面,京东健康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且增速在今年上半年大幅上涨至76%。在收入结构上,京东健康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商品收入(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和服务收入(主要是平台佣金和广告服务费),其中商品收入是京东健康的核心收入来源,其占总营收的比例稳定在88%左右。

营收净利双涨,“医+药”闭环牢固,京东又养大了一只独角兽

在业务层面,京东健康的主营业务为零售药房及在线医疗健康服务。

零售药房以三种模式进行运营:自营、在线平台及全渠道布局。自营模式主要指京东大药房,在线平台模式则是第三方商家入驻,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健康的电商平台拥有超过9000家第三方商户,SKU超过1000万。

所谓全渠道主要是指京东健康凭借京东集团的物流优势提供的即时性配送服务,意在解决用户的紧急性用药需求。根据时效性的不同,京东健康提供了7*24的当日达、次日达、30分钟达等服务,截至2020年6月,上述服务已覆盖全国200个城市。

在线医疗健康服务则包含了在线问诊、处方续签、慢性病管理、家庭医生和消费医疗等服务,京东健康组建了一支由自有医生和外部医疗专家组成的医疗团队,目前平台上共有6.5万多名医生。此外,京东健康还与胡大一、韩德民等国内顶级专家共建了心脏中心、耳鼻喉中心等16个专科中心。

营收净利双涨,“医+药”闭环牢固,京东又养大了一只独角兽

图源:京东健康APP界面

今年上半年,京东健康日均在线问诊量约9万次,是2019年同期的近6倍。不过,只看收入比例的话,零售业务才是京东健康的“现金牛”,互联网医疗服务直接带来的收入并不多,但京东健康仍将两者放在同样的业务高度,其意图是:利用两大业务的协同效应,构建“医、药联动”的闭环体系。

简言之,零售业务向互联网医疗服务提供优质流量,后者则为前者创造需求,即零售业务为互联网医疗服务导流,将购买医药产品的用户转化为医疗健康服务用户,同时医疗健康服务也将反哺医药零售,为后者提供新的流量。

从结果来看,“医+药”的闭环逻辑为京东健康带来了可观的用户基础,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已有超过1.5亿名用户曾在京东健康平台购买医药、健康产品或医疗健康服务。

营收净利双涨,“医+药”闭环牢固,京东又养大了一只独角兽

和京东的风格一脉相承,由于自营模式在京东健康业务中占了较大比重,京东健康需要付出较高的营业成本,其毛利率在2017年至2019年分别为24.9%、24.2%和25.9%。

费用方面,履约费用是京东健康最大的一项经营开支,但该项费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7年至2019年,京东健康的履约费用率分别为11.5%、11.4%和10.8%,今年上半年又进一步下降至10.4%。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健康的研发费用率从2017年的2.2%上涨至2019年的3.1%,上升趋势明显,这与京东健康对于技术的持续投入有关。招股书显示,京东健康除了利用集团在AI和大数据领域的经验,还在智能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和大数据健康领域开发了相关的技术。

营收净利双涨,“医+药”闭环牢固,京东又养大了一只独角兽

盈利层面,在剔除公允价值变动和非经常损益等项目后,京东健康在报告期各期均实现了盈利,其净利润率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别达到了3.8%、3.0%、3.2%,2020年上半年达到4.2%,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凭借“医+药”的闭环,京东健康已成为医疗健康领域的头部选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按2019年的收入计算,京东健康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医疗健康平台及最大的在线零售药房。从营收利润双增长的态势来看,京东健康还将继续保持优势。

在股权结构上,京东集团间接持有京东健康81.04%的股份(JD Jiankang由JD.com全资拥有),双方联系相当紧密。这其实也是京东健康高速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医”还是“药”,一切都与京东集团的零售基因和技术实力息息相关。

营收净利双涨,“医+药”闭环牢固,京东又养大了一只独角兽

京东健康的先手和后手

关于京东健康,坊间流传着这样一段对话:在京东健康成立之初,刘强东曾问辛利军“到底是要搞一个健康产品的零售,还是要深耕去干互联网医疗”,辛利军的回答是:“我们要完整地干这件事。”

这个回答很好解释了京东健康此后的发展历程,在原有的医药电商基础上,京东健康这些年逐步把业务延伸至“医”的领域,同时拓展各类健康管理服务。

梳理京东健康发展的重要节点,可以更为清晰的看出脉络:

  • 2014年2月,京东健康的医疗健康业务开始作为京东集团独立的业务类目进行运营。
  • 2017年,京东健康和泰州市、宿迁市签署“健康泰州”、“健康宿迁”战略合作协议。同年年底,京东健康推出在线问诊服务,从医药电商开始跨入互联网医疗阶段,“医、药联动”闭环体系初具雏形。
  • 2018年,银川京东互联网医院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京东健康可向用户开具处方。
  • 2019年,医保支付可在京东健康平台线上完成。同年,“京东健康心脏中心”上线,该中心是全国“首个围绕心脏疾病健康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国家级专科医疗中心。
  • 2020年,京东健康推出“京东家医”,为用户提供各种家庭健康组合服务。

营收净利双涨,“医+药”闭环牢固,京东又养大了一只独角兽

图源:京东健康APP界面

总的来说,京东健康的发展历程是个典型的三级跳模式:从医药电商,到互联网医疗,再到健康管理平台。该模式让京东健康不受限于“药房”的角色,也不只是提供少数几次的问诊服务,而是真正承载起用户全生命周期全场景的健康管理,这意味着更高的用户黏性,以及更大的想象空间。

相比同行,京东健康的发展历程有鲜明的“京东系”色彩。尽管互联网医疗是近年的热门赛道,且诸多巨头均已入局,但从探索路径来看,巨头更多的是从自身优势出发。

以阿里巴巴和华为为例,阿里巴巴将旗下电商平台的优势平移到医药零售领域,业务体现了“平台思维”的特点;华为以通信技术和硬件优势为切入口,其在B端侧重推动5G、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和落地,面向C端则推出各种智能穿戴装备。

对于京东健康而言,基于京东集团在自营电商和物流的优势发展医药零售,再基于京东集团在技术(京东云、AI能力等)上的发力,延展上下游布局,是其发展的主逻辑。

根据招股书,京东健康可以利用京东集团的11个药品仓库和230个其他仓库,其全渠道布局同样得益于集团的物流布局。此后,京东集团在技术(京东云、AI能力等)上的发力再次为京东健康提供助力。

具体来说,AI能力让智能辅助问诊、智能辅助处方审核等应用落地,在云技术的加持下,京东健康还为线下医院提供了综合解决方案,并以此整合医疗资源和获取用户,成功完成上述“三级跳”的跨越。

从大的环境来看,京东健康踩中了行业发展的红利。

目前,互联网医疗仍处在前期发展阶段,而今年以来,互联网医疗因为疫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政策层面,3月份,国家医保局和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的《意见》将互联网医疗正式纳入医保;资本层面,医疗赛道投融资事件频出,二级市场相关企业股价大涨,IPO也获得热捧;在C端,疫情更是加速了互联网医疗的普及。

辛利军曾在年初的一场讲座中表示,“如果没有这次疫情,消费者行为的转变可能还需要再等五年。”

营收净利双涨,“医+药”闭环牢固,京东又养大了一只独角兽

图源:京东健康APP界面

和各种利好相对应的是,国内的医疗健康行业仍处在初级阶段,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9年,中国仅有2.4%的药品通过院外在线零售药房分销,在线问诊仅占总咨询量的6%。

也就是说,京东健康处在一个顺风的环境中,前方是尚待拓展的大量空间,而凭借集团的零售和技术优势,京东健康已经占得先机。

“这个领域做好了,能再造一个京东”,刘强东曾对京东健康如此期望。如今,京东健康已经作为“黑马”跃出,在行业新的阶段,分拆后的京东健康将以更灵活的姿态探索前路,新“京东”的轮廓也正变得更加清晰。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若有收获,就赏个赞吧

0人赞

相关评论暂无评论

No data
深响
全球视野,价值视角。
1315
帖子
0
关注
7
粉丝
关注
私信
扫码关注猎星笔记
  • 宏观分析
  • 洞察行业
  • 复盘笔记
  • 干货分享
关注猎星笔记(ID:liexing_com),和10000+美港股职业投资者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