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扫码关注猎星笔记

    猎星笔记公众号
    注册登陆

《为歌而赞》收官:以“百亿”播放量拓展音综价值新边界

2021年06月05日

©深响原创 · 作者|祖杨

6月5日晚,浙江卫视和抖音联合出品的跨屏互动综艺《为歌而赞》迎来收官直播。经过近三个月的角逐,唐汉霄、阿云嘎、邓紫棋、胡彦斌、太一、CORSAK胡梦周和马吟吟、袁娅维、龚琳娜、杨千嬅和余佳运等九组爱乐歌手“杀”出重围,向《为歌而赞》百赞音乐盛典年度歌手发起了巅峰对决,最终邓紫棋新歌《超能力》以1,274,631音符数获得百赞优萃金曲。

此外,李宇春、吴亦凡、廖昌永、Jony J等作为“爱乐挚友”也轮番“炸场”,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犹记节目之初,《为歌而赞》因采用“大屏首唱,小屏二创”的创新节目模式而备受关注,但首期播出后,“非专业能点评专业歌手吗”、“一百多个人点评标准不统一”等质疑声也随之而来。十二期节目结束后,《为歌而赞》用节目质量、音乐质量、传播效果回应了质疑,撑起了一片舆论阵地:

  • 收视端,自开播以来便领跑周六综艺档收视大盘,收视率一路高开持续破2%,百赞音乐盛典直播之夜更是拿下实时收视破3%的好成绩;
  • 网络端,节目正片网端播放量超10亿,抖音站内短视频播放量全季超100亿,平均单期正片播放量高达8000万,节目正片互动超3000万,平均单期大小屏互动量突破236万;
  • 社交媒体端, 全网超500个热点话题相随,多个话题登顶微博、抖音热搜榜;
  • 唐汉霄的《烂泥》、《绿色》,阿云嘎的《变形记》,邓紫棋的《超能力》,凤凰传奇的《海底》等多首节目热歌登上QQ、网易云、酷狗、酷我等音乐平台排行榜。

《为歌而赞》部分往期战报

种种数据说明,《为歌而赞》作为一个全新的音乐综艺IP,确实在市场上打出了漂亮一仗。此外,在节目收官之后一个更值得被探讨的话题是:《为歌而赞》打破常规的诸多创新尝试,是否能够为音乐综艺、音乐行业的发展留下更多价值。

节目模式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优质歌曲应该如何让更多人听到?音乐人如何平衡大众市场与自我音乐的追求?音乐的场景化对音乐人有何影响?《为歌而赞》成功收官了,但由节目带来的思考与讨论不会停止。

“台网”联动,织密立体传播网

复盘整季节目,《为歌而赞》贡献了多个舞台“名场面”。

阿云嘎首次将音乐剧搬上了音乐综艺的舞台,让局限于剧场的音乐剧绽放出了不同的魅力,其演唱的《变形记》收到了当期89个最高音符数,让小众音乐与大众舞台成功“破壁”。

凤凰传奇用治愈的歌词与温暖的声音赋予了《海底》新的生命,让那些被“丧”文化浸透的年轻受众感受到了“希望与爱”。歌曲一经上线便迅速登顶网易云新歌榜、热歌榜、飙升榜,飙升度达782%,截止到5月30日抖音站内歌曲相关话题视频播放量总和超过11.8亿次播放,歌曲站内音频播放量也达到了1.6亿,话题#听凤凰传奇唱的海底被治愈#更是登上微博热搜,共斩获5.2亿阅读量、8.2万讨论量。

#听凤凰传奇唱的海底被治愈#热搜数据

《为歌而赞》十二期节目中,贡献了太多诸如此类的优质舞台、爆款歌曲。

热度与口碑齐飞的背后,离不开 “大屏首唱,小屏二创”的创新节目模式。音乐人在现场舞台全情投入演绎歌曲,卫视播出结束后,歌曲继续在字节系内容池中传播,百赞团将内容进行初次分发,其背后所连接的大量普通人用自己的创意内容不断辐射周围,编织起一张张以歌曲为核心的传播蜘蛛网,进而影响更多的兴趣用户群体。

相比起以往靠苦情卖惨赚眼球的音乐综艺,这一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将舞台还给作品,将传播主动权交给用户”。

拆解其中逻辑,可具体分为以下三点:

其一,以百赞团为桥梁,连接优质内容与大众。《为歌而赞》舞台结束后,百赞团作为“初次质检官”,选择出优质的、匹配自己风格的歌曲进行“二次创作”,圈定歌曲的首波核心粉丝,核心粉丝再以自我创意为中心不断向外辐射,进而形成了爱好相同、属性不同的多元“兴趣部落”,当这些兴趣部落不断聚拢,就形成了以“歌曲”为核心内容的传播网,这张网的背后所辐射的就是巨大的兴趣用户群体。

百赞团开箱听取音乐碎片

其二,在趣味性的互动玩法中彰显受众的主动权。《为歌而赞》将百赞团、歌手背后的粉丝群体以及节目的受众“聚拢”,通过当下最流行的“开箱”玩法让百赞团听取“音乐碎片”初次评分;节目播出时观众可以为自己喜欢的歌手/歌曲送出爱乐音符数;而粉丝也可以为自己的偶像送出音符数助力,助力歌手被更多人看到。

而从更纵深的视角来看,这是综艺互动参与模式走向“小屏化”的首次完整尝试。

其三,台网双端多平台联动,为歌曲“续航”。在台端,音乐人在现场舞台全开麦表演改编版的热歌或者创作出的新歌,百赞团再根据唱功与感染力进行实时音符数评分,并在现场与音乐人分享“即时感受”。而在网端,则是以抖音为载体,将现场舞台评选出的周冠军歌曲在二次创作的基础上在网络平台进行传播与发酵。也就是说,《为歌而赞》舞台在卫视播出的结束,只是歌曲进入抖音内容池的开始。节目联动了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鲜时光TV,通过匹配不同的传播内容持续渗透大众心智,让“打歌”这件事不断续航。这其实是一个多内容平台首次合力展现内容消费的尝试,也是一次平台间的破壁。

杨千嬅、余佳运

所以,从单纯的台端播出综艺节目, 到网端视频平台联播,《为歌而赞》开辟出了新的路径:在台端内容中植入多元的网端互动玩法,以百赞团作为桥梁,连接抖音站内的普通用户。配合抖音独有的互动玩法、挑战赛、音乐推广模板化等,进而延长节目的内容消费链路与价值。基于台端播出,网端短视频持续种草筛选出核心受众,再将用户不断深度养成、细分人群,匹配到抖音、西瓜视频等不同人群平台,实现最大化的消费内容,持续反哺长视频及歌手的作品。

《为歌而赞》通过这一链路将触达面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受众的精细化,为好的歌曲,找到喜欢它们的人。

共鸣为核,构建多元“交流场”

以百赞团为桥梁,连接了音乐和百万普通人,这是一场各类音乐与不同听众之间的“双向奔赴”。

在这个传播媒介迅速裂变的时代,音乐听众被各种纷繁的平台“分化”、“筛选”,大多数音乐人精心制作出的作品只能让小部分听众“圈地自萌”,而难以引发至全民讨论。哪怕能乘借短视频之东风让歌曲达到“现象级”热度,还有很多音乐人仍面临着“歌红人不红”的窘境。

袁娅维

相比起其他文化载体,音乐具有很强的“私人性”、“共鸣感”。当音乐人在舞台表演作品时,是赋予经典新的生命,是为文化添加全新的注脚,是让情绪有了最佳的承载出口,这都是音乐人最真实、最自我的表达。而大众之所以喜欢一首歌,或许就是一句歌词、一段旋律触碰到了内心深处,引发了情感共鸣。

所以音乐人需要有最真实的情感传达,这也是《为歌而赞》整季节目所传达的价值:当音乐人勇敢做自己时,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soulmate”。

唐汉霄

首期出场的唐汉霄,即便拥有《让我留在你身边》、《无名之辈》等经典代表作傍身,他的名字也并不为人熟知,而在舞台上的一首《烂泥》,让“寂寂无名”的他收获了百赞团给出的当期最高音符数。

不过,归根结底,推火一首歌的并不是百赞团,而是那一群被百赞团连接的不同地域、不同喜好、不同圈层的普通人。当下内容消费多元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如何满足大众内容消费喜好”这一命题早已没有了固定答案,《为歌而赞》也正好呈现了这样的实验结果——受众会自己选择真正能打动他们的歌曲,多元化的受众也可能为同一首歌聚集。

歌曲没有好坏,传播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合适的受众。由此也可见《为歌而赞》打破音乐宣发迷茫、助力音乐人找到“soulmate”的意义所在。

百赞团以《烂泥》为BGM花式推歌

将视角聚焦于节目本身,《为歌而赞》的可贵之处,首先在于为不同背景的音乐人提供了一个互相印证的机会。

在《为歌而赞》的舞台上,我们可以看到像唐汉霄这样“怀才不遇”的幕后制作人,同样也有张信哲、龚琳娜、孙楠这样的实力派唱将,小鬼王琳凯、太一等新生代音乐人,以及百位不同领域的抖音创作者,不同时代、不同喜好的人因为“音乐”聚集到一起,进行观点的碰撞与情感的共鸣,让音乐人看到差距, 让观众发现音乐的优点。

百赞团现场点评

其次,《为歌而赞》提供了音乐人与听众直接对话的平台。演唱结束后,音乐人会即刻收到百赞团的“弹幕”反馈,或是风格评价,或是感受分享,在这个过程中,音乐人与百赞团真正实现了“破壁”交流。

所以,从综艺模式上看,节目将老一辈艺术家、流量歌手、音乐人,不同曲风、流派,放到同一个纬度对比。一方面,歌手可以真实呈现出自己的音乐理解和舞台表现,展现多面自我,尽情享受舞台;另一方面,每一个受众也能够勇敢表达自己的喜好与感受,实现双向、真实的交流互动。避免了传统音综单一的竞演模式,这也是《为歌而赞》从一众音综中突围的原因。数据是更直观的体现,从节目开播起,电视端收视率持续稳定破2。

多元化的嘉宾属性、可看度极高的赛制模式、专业的舞台水准,促使《为歌而赞》走向了更广泛的受众人群,而音乐人们也得以将歌声传达给更多的听众。

传播迭代,重塑音综生命力

音乐综艺一直承担着将音乐人从幕后推到台前的重要使命,但当前市场上的音综都陷入了一个怪圈:音乐人演唱、乐评人评论,观点冲突局限在音乐人与乐评人之间,打歌舞台仅限于“打”。

一个明显的现实是,随着近几年乐评人不断成为音乐综艺的“常驻嘉宾”,观点争论、矛盾冲突成了音综的“娱乐噱头”,乐评人因某些言论成了被受众攻击的“靶子”,音乐人也无法从中汲取到更为正向的市场反馈。

音乐综艺到底如何回归本心,为音乐人提供一个能够专心唱歌的极致舞台,提供一个可以被更多观众认识的机会?或许正如爱乐见证人华少所说:“让音乐回归市场,歌要好听好看又好用,才会被口口相传。”

张信哲

为了实现好听、好看、好用,在节目的制作模式、传播新链路等方面,《为歌而赞》为未来的综艺模式提供了可参考的样本。

从节目制作上看,《为歌而赞》将传统的台端与灵活的网端相融合,制作出了一档真正的跨屏互动“参与型”综艺。

爱乐歌手参加节目需要准备一首新歌和一首改编热歌,每期节目将歌手分为新歌阵营和热歌阵营,三组歌手演唱自己的新歌,另外三组歌手对抖音热歌进行改编新唱。通过新歌PK热歌的方式,由百赞团现场投票送出“音符”,每期获得最多“音符”的歌曲将获得百赞团的联合推广。延展到节目之外,百赞团作为连接音乐与大众的桥梁,“推歌”让大众成为整个内容传播过程中最核心的角色。

小鬼王琳凯

从传播新链路上看,通过“传统BGM模板”、“挑战赛”、“艺人多维扩圈”、“区域用户定向的精细化运营”等抖音特有的传播链路让节目不止是打歌舞台,更多还是歌曲的“续航”阵地。

而聚焦百位不同领域、涵盖不同圈层用户的抖音创作者,作为节目中音乐与大众的桥梁,在高频次的“二创”推广中筛选、圈定核心用户,完成“音乐种草”,而被圈粉的核心用户又会成为节目的“自来水”,实现流量反哺。

至此,从诞生到传播的生态链路完成闭环,而歌曲也在这个过程中以人的情感和表达为纽带,连接起了音乐人与大众情感,引发广泛共鸣。

高热度、高口碑、亮眼数据加持,《为歌而赞》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从整个行业角度而言,节目助推优质歌曲出圈,让更多音乐人被听见、被看见,也为当下稍显冷静的音综市场注入了活力,《为歌而赞》的收官或许仅是一个起点。

“让音乐好听好看又好用”,《为歌而赞》作为“先行者”拓展了音乐综艺、音乐宣发的边界,更打破了过往综艺台(浙江卫视)网(抖音)联动的既定模式,而从音乐行业的更多可能性以及华语流行乐坛更长远的走向来看,这种将“人”“歌”“综”进行真实链接并深层“破壁”的实验,还需要更多人继续入局探索。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若有收获,就赏个赞吧

1人赞

深响

1315 帖子7 粉丝0 关注
关注
2021年06月05日50次阅读1人收藏
收藏

《为歌而赞》收官:以“百亿”播放量拓展音综价值新边界

关注
2021年06月05日

©深响原创 · 作者|祖杨

6月5日晚,浙江卫视和抖音联合出品的跨屏互动综艺《为歌而赞》迎来收官直播。经过近三个月的角逐,唐汉霄、阿云嘎、邓紫棋、胡彦斌、太一、CORSAK胡梦周和马吟吟、袁娅维、龚琳娜、杨千嬅和余佳运等九组爱乐歌手“杀”出重围,向《为歌而赞》百赞音乐盛典年度歌手发起了巅峰对决,最终邓紫棋新歌《超能力》以1,274,631音符数获得百赞优萃金曲。

此外,李宇春、吴亦凡、廖昌永、Jony J等作为“爱乐挚友”也轮番“炸场”,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犹记节目之初,《为歌而赞》因采用“大屏首唱,小屏二创”的创新节目模式而备受关注,但首期播出后,“非专业能点评专业歌手吗”、“一百多个人点评标准不统一”等质疑声也随之而来。十二期节目结束后,《为歌而赞》用节目质量、音乐质量、传播效果回应了质疑,撑起了一片舆论阵地:

  • 收视端,自开播以来便领跑周六综艺档收视大盘,收视率一路高开持续破2%,百赞音乐盛典直播之夜更是拿下实时收视破3%的好成绩;
  • 网络端,节目正片网端播放量超10亿,抖音站内短视频播放量全季超100亿,平均单期正片播放量高达8000万,节目正片互动超3000万,平均单期大小屏互动量突破236万;
  • 社交媒体端, 全网超500个热点话题相随,多个话题登顶微博、抖音热搜榜;
  • 唐汉霄的《烂泥》、《绿色》,阿云嘎的《变形记》,邓紫棋的《超能力》,凤凰传奇的《海底》等多首节目热歌登上QQ、网易云、酷狗、酷我等音乐平台排行榜。

《为歌而赞》部分往期战报

种种数据说明,《为歌而赞》作为一个全新的音乐综艺IP,确实在市场上打出了漂亮一仗。此外,在节目收官之后一个更值得被探讨的话题是:《为歌而赞》打破常规的诸多创新尝试,是否能够为音乐综艺、音乐行业的发展留下更多价值。

节目模式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优质歌曲应该如何让更多人听到?音乐人如何平衡大众市场与自我音乐的追求?音乐的场景化对音乐人有何影响?《为歌而赞》成功收官了,但由节目带来的思考与讨论不会停止。

“台网”联动,织密立体传播网

复盘整季节目,《为歌而赞》贡献了多个舞台“名场面”。

阿云嘎首次将音乐剧搬上了音乐综艺的舞台,让局限于剧场的音乐剧绽放出了不同的魅力,其演唱的《变形记》收到了当期89个最高音符数,让小众音乐与大众舞台成功“破壁”。

凤凰传奇用治愈的歌词与温暖的声音赋予了《海底》新的生命,让那些被“丧”文化浸透的年轻受众感受到了“希望与爱”。歌曲一经上线便迅速登顶网易云新歌榜、热歌榜、飙升榜,飙升度达782%,截止到5月30日抖音站内歌曲相关话题视频播放量总和超过11.8亿次播放,歌曲站内音频播放量也达到了1.6亿,话题#听凤凰传奇唱的海底被治愈#更是登上微博热搜,共斩获5.2亿阅读量、8.2万讨论量。

#听凤凰传奇唱的海底被治愈#热搜数据

《为歌而赞》十二期节目中,贡献了太多诸如此类的优质舞台、爆款歌曲。

热度与口碑齐飞的背后,离不开 “大屏首唱,小屏二创”的创新节目模式。音乐人在现场舞台全情投入演绎歌曲,卫视播出结束后,歌曲继续在字节系内容池中传播,百赞团将内容进行初次分发,其背后所连接的大量普通人用自己的创意内容不断辐射周围,编织起一张张以歌曲为核心的传播蜘蛛网,进而影响更多的兴趣用户群体。

相比起以往靠苦情卖惨赚眼球的音乐综艺,这一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将舞台还给作品,将传播主动权交给用户”。

拆解其中逻辑,可具体分为以下三点:

其一,以百赞团为桥梁,连接优质内容与大众。《为歌而赞》舞台结束后,百赞团作为“初次质检官”,选择出优质的、匹配自己风格的歌曲进行“二次创作”,圈定歌曲的首波核心粉丝,核心粉丝再以自我创意为中心不断向外辐射,进而形成了爱好相同、属性不同的多元“兴趣部落”,当这些兴趣部落不断聚拢,就形成了以“歌曲”为核心内容的传播网,这张网的背后所辐射的就是巨大的兴趣用户群体。

百赞团开箱听取音乐碎片

其二,在趣味性的互动玩法中彰显受众的主动权。《为歌而赞》将百赞团、歌手背后的粉丝群体以及节目的受众“聚拢”,通过当下最流行的“开箱”玩法让百赞团听取“音乐碎片”初次评分;节目播出时观众可以为自己喜欢的歌手/歌曲送出爱乐音符数;而粉丝也可以为自己的偶像送出音符数助力,助力歌手被更多人看到。

而从更纵深的视角来看,这是综艺互动参与模式走向“小屏化”的首次完整尝试。

其三,台网双端多平台联动,为歌曲“续航”。在台端,音乐人在现场舞台全开麦表演改编版的热歌或者创作出的新歌,百赞团再根据唱功与感染力进行实时音符数评分,并在现场与音乐人分享“即时感受”。而在网端,则是以抖音为载体,将现场舞台评选出的周冠军歌曲在二次创作的基础上在网络平台进行传播与发酵。也就是说,《为歌而赞》舞台在卫视播出的结束,只是歌曲进入抖音内容池的开始。节目联动了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鲜时光TV,通过匹配不同的传播内容持续渗透大众心智,让“打歌”这件事不断续航。这其实是一个多内容平台首次合力展现内容消费的尝试,也是一次平台间的破壁。

杨千嬅、余佳运

所以,从单纯的台端播出综艺节目, 到网端视频平台联播,《为歌而赞》开辟出了新的路径:在台端内容中植入多元的网端互动玩法,以百赞团作为桥梁,连接抖音站内的普通用户。配合抖音独有的互动玩法、挑战赛、音乐推广模板化等,进而延长节目的内容消费链路与价值。基于台端播出,网端短视频持续种草筛选出核心受众,再将用户不断深度养成、细分人群,匹配到抖音、西瓜视频等不同人群平台,实现最大化的消费内容,持续反哺长视频及歌手的作品。

《为歌而赞》通过这一链路将触达面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受众的精细化,为好的歌曲,找到喜欢它们的人。

共鸣为核,构建多元“交流场”

以百赞团为桥梁,连接了音乐和百万普通人,这是一场各类音乐与不同听众之间的“双向奔赴”。

在这个传播媒介迅速裂变的时代,音乐听众被各种纷繁的平台“分化”、“筛选”,大多数音乐人精心制作出的作品只能让小部分听众“圈地自萌”,而难以引发至全民讨论。哪怕能乘借短视频之东风让歌曲达到“现象级”热度,还有很多音乐人仍面临着“歌红人不红”的窘境。

袁娅维

相比起其他文化载体,音乐具有很强的“私人性”、“共鸣感”。当音乐人在舞台表演作品时,是赋予经典新的生命,是为文化添加全新的注脚,是让情绪有了最佳的承载出口,这都是音乐人最真实、最自我的表达。而大众之所以喜欢一首歌,或许就是一句歌词、一段旋律触碰到了内心深处,引发了情感共鸣。

所以音乐人需要有最真实的情感传达,这也是《为歌而赞》整季节目所传达的价值:当音乐人勇敢做自己时,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soulmate”。

唐汉霄

首期出场的唐汉霄,即便拥有《让我留在你身边》、《无名之辈》等经典代表作傍身,他的名字也并不为人熟知,而在舞台上的一首《烂泥》,让“寂寂无名”的他收获了百赞团给出的当期最高音符数。

不过,归根结底,推火一首歌的并不是百赞团,而是那一群被百赞团连接的不同地域、不同喜好、不同圈层的普通人。当下内容消费多元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如何满足大众内容消费喜好”这一命题早已没有了固定答案,《为歌而赞》也正好呈现了这样的实验结果——受众会自己选择真正能打动他们的歌曲,多元化的受众也可能为同一首歌聚集。

歌曲没有好坏,传播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合适的受众。由此也可见《为歌而赞》打破音乐宣发迷茫、助力音乐人找到“soulmate”的意义所在。

百赞团以《烂泥》为BGM花式推歌

将视角聚焦于节目本身,《为歌而赞》的可贵之处,首先在于为不同背景的音乐人提供了一个互相印证的机会。

在《为歌而赞》的舞台上,我们可以看到像唐汉霄这样“怀才不遇”的幕后制作人,同样也有张信哲、龚琳娜、孙楠这样的实力派唱将,小鬼王琳凯、太一等新生代音乐人,以及百位不同领域的抖音创作者,不同时代、不同喜好的人因为“音乐”聚集到一起,进行观点的碰撞与情感的共鸣,让音乐人看到差距, 让观众发现音乐的优点。

百赞团现场点评

其次,《为歌而赞》提供了音乐人与听众直接对话的平台。演唱结束后,音乐人会即刻收到百赞团的“弹幕”反馈,或是风格评价,或是感受分享,在这个过程中,音乐人与百赞团真正实现了“破壁”交流。

所以,从综艺模式上看,节目将老一辈艺术家、流量歌手、音乐人,不同曲风、流派,放到同一个纬度对比。一方面,歌手可以真实呈现出自己的音乐理解和舞台表现,展现多面自我,尽情享受舞台;另一方面,每一个受众也能够勇敢表达自己的喜好与感受,实现双向、真实的交流互动。避免了传统音综单一的竞演模式,这也是《为歌而赞》从一众音综中突围的原因。数据是更直观的体现,从节目开播起,电视端收视率持续稳定破2。

多元化的嘉宾属性、可看度极高的赛制模式、专业的舞台水准,促使《为歌而赞》走向了更广泛的受众人群,而音乐人们也得以将歌声传达给更多的听众。

传播迭代,重塑音综生命力

音乐综艺一直承担着将音乐人从幕后推到台前的重要使命,但当前市场上的音综都陷入了一个怪圈:音乐人演唱、乐评人评论,观点冲突局限在音乐人与乐评人之间,打歌舞台仅限于“打”。

一个明显的现实是,随着近几年乐评人不断成为音乐综艺的“常驻嘉宾”,观点争论、矛盾冲突成了音综的“娱乐噱头”,乐评人因某些言论成了被受众攻击的“靶子”,音乐人也无法从中汲取到更为正向的市场反馈。

音乐综艺到底如何回归本心,为音乐人提供一个能够专心唱歌的极致舞台,提供一个可以被更多观众认识的机会?或许正如爱乐见证人华少所说:“让音乐回归市场,歌要好听好看又好用,才会被口口相传。”

张信哲

为了实现好听、好看、好用,在节目的制作模式、传播新链路等方面,《为歌而赞》为未来的综艺模式提供了可参考的样本。

从节目制作上看,《为歌而赞》将传统的台端与灵活的网端相融合,制作出了一档真正的跨屏互动“参与型”综艺。

爱乐歌手参加节目需要准备一首新歌和一首改编热歌,每期节目将歌手分为新歌阵营和热歌阵营,三组歌手演唱自己的新歌,另外三组歌手对抖音热歌进行改编新唱。通过新歌PK热歌的方式,由百赞团现场投票送出“音符”,每期获得最多“音符”的歌曲将获得百赞团的联合推广。延展到节目之外,百赞团作为连接音乐与大众的桥梁,“推歌”让大众成为整个内容传播过程中最核心的角色。

小鬼王琳凯

从传播新链路上看,通过“传统BGM模板”、“挑战赛”、“艺人多维扩圈”、“区域用户定向的精细化运营”等抖音特有的传播链路让节目不止是打歌舞台,更多还是歌曲的“续航”阵地。

而聚焦百位不同领域、涵盖不同圈层用户的抖音创作者,作为节目中音乐与大众的桥梁,在高频次的“二创”推广中筛选、圈定核心用户,完成“音乐种草”,而被圈粉的核心用户又会成为节目的“自来水”,实现流量反哺。

至此,从诞生到传播的生态链路完成闭环,而歌曲也在这个过程中以人的情感和表达为纽带,连接起了音乐人与大众情感,引发广泛共鸣。

高热度、高口碑、亮眼数据加持,《为歌而赞》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从整个行业角度而言,节目助推优质歌曲出圈,让更多音乐人被听见、被看见,也为当下稍显冷静的音综市场注入了活力,《为歌而赞》的收官或许仅是一个起点。

“让音乐好听好看又好用”,《为歌而赞》作为“先行者”拓展了音乐综艺、音乐宣发的边界,更打破了过往综艺台(浙江卫视)网(抖音)联动的既定模式,而从音乐行业的更多可能性以及华语流行乐坛更长远的走向来看,这种将“人”“歌”“综”进行真实链接并深层“破壁”的实验,还需要更多人继续入局探索。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若有收获,就赏个赞吧

1人赞

相关评论暂无评论

No data
11
深响
全球视野,价值视角。
1315
帖子
0
关注
7
粉丝
关注
私信
扫码关注猎星笔记
  • 宏观分析
  • 洞察行业
  • 复盘笔记
  • 干货分享
关注猎星笔记(ID:liexing_com),和10000+美港股职业投资者一起成长!